您当前位置:凯发国际集团 >> 新闻中心 >> 正文

沙产业升级有了新目标-凯发国际集团

作者: 曹华    来源: 新疆日报    日期: 2022-03-15

  今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玫瑰精油、玫瑰面膜、玫瑰护手霜等产品受到女性消费者青睐,新疆于田瑰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瑰觅生物科技公司”)生产的玫瑰系列护肤产品再一次迎来热销。在广大女性消费者陶醉于玫瑰为生活带来的清香与美妙时,又有谁能想到这是茫茫沙漠向人类馈赠的礼物呢?

  新疆是我国沙漠面积最大的省区,其沙漠面积占中国沙漠面积近60%。近年来,新疆依托“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项目,在遏制沙化土地扩展,确保生态改善的同时,积极推广生态-经济复合型沙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今年1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全国沙产业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进一步明确了沙产业发展布局、产业类型、支撑保障等政策体系。在新政策的指引下,已初具规模的新疆沙产业该如何转型升级?

  防沙治沙

  筑起绿色屏障

  于田县盛产沙漠玫瑰,这里的玫瑰不仅花色艳丽、香气袭人,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一直以来,当地居民有种植玫瑰的传统,人们将新采摘的玫瑰花制成花茶和花酱食用,但受限于种植加工水平低,于田沙漠玫瑰一直无法实现规模化种植。

  2012年,为推动沙漠玫瑰产业化,于田县引入瑰觅生物科技公司,经过10年发展,企业在沙漠里成功实现大规模玫瑰种植。“我们在基地周边种植梭梭、红柳,铺设草方格,形成了三层防风固沙带,这才让流动的沙漠固定下来,沙漠玫瑰才能种植成活。规模化种植沙漠玫瑰,大幅改善了生态环境。”瑰觅生物科技公司董事长闫永军说。

  在政府积极引导和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下,如今,于田县沙漠玫瑰种植面积扩展到5万多亩,昔日漫漫黄沙被香气怡人的玫瑰所取代。

  夏季,你如果到精河县乌兰旦达盖沙漠腹地,会被眼前一望无际的蛋白桑深深震撼,这些桑树郁郁葱葱,成为沙漠中的绿色风景线。

  乌兰旦达盖沙漠总面积约20万亩,曾经是一派“风卷黄沙弥漫天,荒沙万里无人烟”的荒凉景象。2013年5月,新疆金桑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始在乌兰旦达盖沙漠发展桑树产业。短短几年间,沙漠腹地就种植了2万亩的蛋白桑,这些桑树具有很高的防风固沙生态价值,保水量相当于建起了一个40万立方米的小水库。

  在风沙危害严重的且末县,当地在防沙治沙实践中,探索梭梭接种肉苁蓉模式,使越来越多的人从中受益。目前,且末县肉苁蓉种植面积8万多亩,是新疆南部最大的梭梭接种肉苁蓉种植基地。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新疆肉苁蓉、枸杞、沙棘、玫瑰等沙区特色经济植物种植面积达152.69万亩。

  从黄沙漫漫到绿意葱茏,伴随着防沙治沙重点工程的实施,新疆广大沙区林草资源不断增加,筑起一道道绿色屏障。

  三产融合

  促进增收致富

  瑰觅生物科技公司投身于玫瑰产业,既有改善生态的责任驱动,也有发展当地经济的情怀担当。该公司不仅扩大玫瑰种植面积,还建起了加工厂,将产品从初级的玫瑰花酱、玫瑰花茶,拓展到护肤品、红酒、零食等多个品种,带动一大批农民增收致富。

  目前,瑰觅生物科技公司在于田县建立了6800亩沙漠玫瑰基地,生产的玫瑰花茶、玫瑰花酱、玫瑰精油、玫瑰纯露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玫瑰产业已成为带动于田县农民增收致富的美丽事业。

  以沙漠玫瑰为代表的特色经济植物,正是新疆多年发展沙产业形成的三大种植类型之一。玫瑰、蛋白桑、沙棘、黑加仑等特色经济植物发展不断加快,于田县、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等地相继建成了玫瑰花原料连片种植基地。

  与此同时,新疆发展沙产业还形成了以红枣、核桃、葡萄、杏、苹果、梨、桃等为典型代表的沙地特色林果业。

  增速最快的,要属第三类,这就是以肉苁蓉、沙棘、枸杞、甘草等为代表的沙地中草药产业。中草药种植面积由2008年的24万亩,增长到2017年的125万亩,年均增速达到20.18%。

  随着沙产业的快速发展,饲料、药品、保健品、化妆品、饮料、果品等一大批沙产业产品纷纷涌现,肉苁蓉、酿酒葡萄、沙棘、枸杞、玫瑰、甘草、黑加仑等沙区特色经济植物深加工企业达150多家,带动了种植、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相关产业不断发展,沙产业链不断延长。

  新疆金桑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是这些企业中的佼佼者。为了充分开发桑叶、桑枝、桑葚、桑白皮的药用价值,通过几年发展,该公司建立起桑叶加工厂,产业链从种植向加工不断拓展。

  此外,新疆特色沙漠旅游展现勃勃生机,全区拥有国家沙漠公园27个(不含兵团),成为全国沙漠公园数量最多的省区。沙漠公园建设的深入推进,带动了旅游产业向好发展。

  来自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新疆肉苁蓉、枸杞、沙棘、玫瑰等沙区特色经济植物总产量达41.15万吨,沙产业年产值近42亿元。

  科技支撑

  打造产业高地

  新疆沙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的同时,短板和不足也同样明显。

  谈起新疆沙产业的发展水平,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荒漠化防治处四级调研员沈飞遗憾地说,新疆沙产业尚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面临规模化程度低、市场发育不成熟等短板。目前,全国从事沙产业的企业已逾7000家,而新疆沙产业企业仅有120余家,上规模的龙头企业仅30多家,这与新疆丰富的沙漠资源极不相称。

  在发展沙漠旅游上,新疆虽然沙漠公园不少,但大部分尚未开发;已开发的也面临建设水平低、设施不足等问题,需要持续不断提升开发档次,发挥更大的旅游带动作用。

  如何推动沙产业转型升级,是摆在新疆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课题。

  今年1月发布的《指南》,为我国沙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其中提到,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姆塔格沙漠及其周边地区位于极端干旱沙漠绿洲林果产业提升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及其周边区域位于干旱沙地特色生物资源开发示范区,将重点发展特色中医药材种植与加工业、沙生药材和绿色食品、沙漠生态康养旅游等。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指南》明确了我国发展沙产业的三种产业类型,即节水型种植业、循环用水型沙产品加工业、环境友好型沙区服务业;并明确了将水资源循环利用和沙区生态保护确立为沙产业发展前提。

  “《指南》明确了能种什么、怎么发展的问题,在市场机制、科技支撑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如推动沙产业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创建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等,这些都是今后新疆发展沙产业需要努力的方向。”沈飞说。

  记者了解到,今年2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沙产业被列入我国“十四五”期间林草产业发展的12个重点领域,这也给新疆沙产业的发展带来难得机遇。

  面对新发展形势和存在的不足,“十四五”期间,新疆将积极探索科学的沙产业发展模式,努力将沙产业打造成知识密集型的科技型新兴产业,进一步提高沙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责任编辑:盛元]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471613
网站地图